题目内容:
材料:某教师在“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果如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学生进行相关的交流讨论,确定本实验的目的、原理。
其次,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教师准备苹果、梨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苹果或梨中含有还原糖吗?
(2)做出假设
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做出假设。苹果或梨中含有还原糖。
(3)设计买验
教师将全班25名同学分为5个小组。小组选出小组长,自行安排好分工。
根据实验过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①实验应该选用哪些材料?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哪些特点?
②斐林试剂是如何配制的?有哪些要求?
③斐林试剂与样液混合后如何进行水浴加热?
④如果样液中没有还原糖,会出现什么现象?有还原糖,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并在组内完成实验计划。
(4)实施实验
教师强调实验安全,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说明本小组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小组间进行意见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没有得出实验现象的小组分析原因,并强调该实验操作的严谨性,使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最后,教师梳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总结实验结论。
问题:
(1)根据材料内容,设计“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及原因。
(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10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