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1 初三学生蔡某无心学习,经常逃学,并准备放弃参加中考。社会工作者为其开展个案服务时,蔡某向社会工作者道出了他逃学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每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闹着要离婚;在学校里,班主任的脾气很坏,经常训斥他。针对蔡某的情况,如果运用个案会谈技巧,社会工作者应该怎样跟蔡某谈话?
材料2
服务对象孙某向社会工作者哭诉:“我怎么这么命苦呢?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被一帮狐朋狗友带坏了,在外面打伤了别人,被关进了监狱,儿媳丢下三岁的孙女就走了,我跟老头子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负责喂养孙女。因为家里太穷,小儿子到现在还没结婚,在小区里当保安,无房无车,哪个姑娘会嫁给他呢?老头子最近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说是得了肺癌,我都不敢把真相告诉他。唉,我可怎么活呢……”请你运用个案会谈技巧中的对焦法与服务对象展开对话。
材料3
服务对象姚女士对社会工作者说:“我平时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婆婆带。大家都说隔代亲,老辈人非常宠爱孩子,我孩子现在非常顽皮任性,没大没小的。我管一下婆婆就不高兴,不管我又怕把孩子惯坏了……”姚女士对问题描述不清楚,社会工作者可用哪一会谈技巧,怎样与服务对象开展对话?
材料4
76岁的孤寡老人李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当地政府想把她送进养老院,可是李奶奶不愿意去,她对社会工作者小张说:“我不想去住养老院。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有很多老邻居,我舍不得这里。到了那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怎么办呢?”这时,小张运用同理法应该怎样回应李奶奶?
问题:请你根据四段材料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