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关于“城市化”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引导学生思考: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②上海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③它们的变化反映什么趋势?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⑤它们的变化是否符合城市化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一教师提问一学生回答一师生交流一教师点评
教师设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点评。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其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标志中哪一条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练习;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承转过渡。
阅读资料:人教版地理必修二中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的内容。
教师设问:
(1)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探究。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家乡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
提问:家乡城市有何变化?城市化中是否产生了一些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课堂巩固练习及课堂小结。
问题:
(1)分析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之处。
(2)具体说明本节教学内容是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的。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