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功效是A.开窍醒神,解郁行气 B.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C.开窍醒神,活血散瘀 D.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E.开窍醒神,止痛,催产
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维脉
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维脉
患儿女,2岁,近3个月来常于睡眠中大汗淋漓,活动后亦汗出较多,伴身体消瘦,神萎不振,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形体虚弱,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有剥脱,脉细弱...
患儿女,2岁,近3个月来常于睡眠中大汗淋漓,活动后亦汗出较多,伴身体消瘦,神萎不振,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形体虚弱,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有剥脱,脉细弱...
一小儿有哮喘病,见面色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哮喘缓解期的A.脾气虚 B.肺气虚 C.肺脾气虚 D.脾肾气虚 E
一小儿有哮喘病,见面色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哮喘缓解期的A.脾气虚 B.肺气虚 C.肺脾气虚 D.脾肾气虚 E
下列哪项不是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A.腹部隐痛 B.饮食异常 C.腹部胀大 D.头发稀疏 E.形体羸瘦
下列哪项不是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A.腹部隐痛 B.饮食异常 C.腹部胀大 D.头发稀疏 E.形体羸瘦
某女,左乳红肿疼痛1周,高热不退,口渴,苔黄,脉弦数,乳房肿块,肿块周围皮肤色红,肿块质软,有波动感。治宜A.足量应用抗生素 B.针刺肩井、膻中、足三里 C.金
某女,左乳红肿疼痛1周,高热不退,口渴,苔黄,脉弦数,乳房肿块,肿块周围皮肤色红,肿块质软,有波动感。治宜A.足量应用抗生素 B.针刺肩井、膻中、足三里 C.金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常用骨度为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E.5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常用骨度为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E.5寸
面目一身水肿,小便不利,腰痠,畏寒肢冷多见于A.风水相搏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肾阳虚证 E.脾肾阳虚证
面目一身水肿,小便不利,腰痠,畏寒肢冷多见于A.风水相搏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肾阳虚证 E.脾肾阳虚证
狂证的病机为A.痰气郁结 B.痰火扰心 C.肝风挟痰 D.肝风内动 E.肝阳上亢
狂证的病机为A.痰气郁结 B.痰火扰心 C.肝风挟痰 D.肝风内动 E.肝阳上亢
狂犬病的兴奋期通常是A.数小时B.1~3天C.不超过6天D.1~3个月E.10年
狂犬病的兴奋期通常是A.数小时B.1~3天C.不超过6天D.1~3个月E.10年
辛味药的作用是A.渗湿利水B.行气活血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补益缓急
辛味药的作用是A.渗湿利水B.行气活血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补益缓急
患儿,12岁。癫痫发病10年,屡发不止,发时瘛疭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其治法是A:豁痰开
患儿,12岁。癫痫发病10年,屡发不止,发时瘛疭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其治法是A:豁痰开
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虫媒 E:密切接触人禽流感患者
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虫媒 E:密切接触人禽流感患者
外感病如见舌色绛,多提示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人营血
外感病如见舌色绛,多提示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人营血
检查脊柱可出现叩痛和压痛的是A.脊椎骨折 B.氟骨症 C.骨质退行性变 D.维生素D缺乏症 E.慢性胸膜粘连
检查脊柱可出现叩痛和压痛的是A.脊椎骨折 B.氟骨症 C.骨质退行性变 D.维生素D缺乏症 E.慢性胸膜粘连
下列哪项属生理性杂音A.杂音持续时间短 B.杂音持续时间长 C.传播较广 D.一般不易变化 E.有心脏增大
下列哪项属生理性杂音A.杂音持续时间短 B.杂音持续时间长 C.传播较广 D.一般不易变化 E.有心脏增大
股肿最,危险的并发症为A.局部疼痛 B.发热 C.肺栓塞 D.水肿 E.患肢增粗
股肿最,危险的并发症为A.局部疼痛 B.发热 C.肺栓塞 D.水肿 E.患肢增粗
中医的马口指A.阴茎 B.尿道 C.睾丸 D.精索 E.阴囊
中医的马口指A.阴茎 B.尿道 C.睾丸 D.精索 E.阴囊
在中药的七情配伍中,具有减毒作用的配伍是A.相使 B.单行 C.相恶 D.相畏 E.相反
在中药的七情配伍中,具有减毒作用的配伍是A.相使 B.单行 C.相恶 D.相畏 E.相反
脾病见黑色为A.正病正色 B.吉中之顺 C.吉中之小逆 D.凶中之顺 E.凶中之逆
脾病见黑色为A.正病正色 B.吉中之顺 C.吉中之小逆 D.凶中之顺 E.凶中之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