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一)阅读《背影》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3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

  • 题目分类:大学语文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一)阅读《背影》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3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2.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二)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1~3小题。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

(二)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1~3小题。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几快快的

查看答案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对刻画李广的性格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对刻画李广的性格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铺垫衬托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查看答案

鲁迅的小说《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

鲁迅的小说《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 A.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7年张勋复辟

查看答案

The word "Sunset" in the title of this novel most probably

The word "Sunset" in the title of this novel most probably meansA the end of t

查看答案

A.on which B.to which C.which D.what

A.on which B.to which C.which D.what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