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实验l—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l—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

(2)如图卜2所示,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4)如图l-3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

在实验卜1(1)和实验1—1(2)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经过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在实验1—1(3)和实验1—1(4)中,胆矾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作化学反应。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上述可观察到的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课程。

要求:

(1)对于新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学生,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能会产生哪些误区?(8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22分)

答案解析: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氧气”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段。【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氧气”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段。【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吗?请举例说明。【实验演示】少量硫在

查看答案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已知:NaHCO3+HCl=NaCI+H2O+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已知:NaHCO3+HCl=NaCI+H2O+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

查看答案

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小,密度越大,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小,密度越大,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查看答案

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

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