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黑钻押题---金 考 典 考 试 软 件 考前更新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

  • 题目分类:一级建造师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黑钻押题---金 考 典 考 试 软 件 考前更新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价格4000 万元(含临建固定总价承包项目200 万元)。合同中规定:

(1)工程预付款的总额为合同价格的10%,开工前由发包人一次付清。

一建水利水电工程实务,章节练习,基础复习,案例精选

(2)发包人从第一次支付工程款起按10% 的比例扣保留金,直至保留金总额达到合同价的5% 为止。

(3)物价调整采用调价公式法。

(4)材料预付款按发票值的90% 支付;材料预付款从付款的下一个月开始扣还,六个月内每月扣回六分之一。

(5)利润率为7%。

(6)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对施工设备的进场和撤回、人员遣返费用等,未单独列项报价。

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违约合同解除。合同解除时的情况为:

(1)承包人已完成工程量清单中合同额2200 万元。

(2)临建项目已全部完成。

(3)合同履行期间价格调整差额系数为0.02。

(4)承包人近期为工程合理订购某种材料300 万元,入库已三个月;合同解除时,该种材料尚有库存50 万元。

(5)承包人已为本工程永久设备签订了订货合同,合同价为50 万元,并已支付合同定金10 万元。

(6)承包人已完成一个合同内新增项目100 万元(按当时市场价格计算值)。

(7)承包人按合同价格已完成计日工10 万元。

(8)承包人的全部进场费为32 万元。

(9)承包人的全部设备撤回承包人基地的费用为20 万元;由于部分设备用到承包人承包的其他工程上使用(合同中未规定),增加撤回费用5 万元。

(10)承包人人员遣返总费用为10 万元。

(11)承包人已完成的各类工程款和计日工等,发包人均已按合同规定支付。

(12)解除合同时,发包人与承包人协商确定:由于解除合同造成的承包人的进场费、设备撤回、人员遣返等费用损失,按未完成合同工程价款占合同价格的比例计算。

问题:

(1)合同解除时,承包人已经得到多少工程款?

(2)合同解除时,发包人应总共支付承包人多少金额?(包括已经支付的和还应支付的)

(3)合同解除时,发包人应进一步支付承包人多少金额?

答案解析:

【背景资料】五里湖大沟属淮海省凤山市,万庄站位于五里湖大沟右堤上,装机流量16.5m3/s,堤防级别为4级,配3台轴流泵,总装机3×355kW=1065kW。在

【背景资料】五里湖大沟属淮海省凤山市,万庄站位于五里湖大沟右堤上,装机流量16.5m3/s,堤防级别为4级,配3台轴流泵,总装机3×355kW=1065kW。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招标

查看答案

某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00m3/s,净扬程为2.5m,总装机5000KW,泵站自进水至出水设引水明渠、前池、拦污检修闸、泵房、副厂房、出水涵、出口防洪闸及出水明

某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00m3/s,净扬程为2.5m,总装机5000KW,泵站自进水至出水设引水明渠、前池、拦污检修闸、泵房、副厂房、出水涵、出口防洪闸及出水明渠等建筑物,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进、出

查看答案

背景资料某施工企业与某地方县政府签订了一个BT项目,该项目为一总装机容量2.5MW的水电站,该工程由某地方负责初步设计审批后,由某施工企业与某县政府共同组建项目

背景资料某施工企业与某地方县政府签订了一个BT项目,该项目为一总装机容量2.5MW的水电站,该工程由某地方负责初步设计审批后,由某施工企业与某县政府共同组建项目法人开展建设,两年后该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

查看答案

某堤防工程总长为15.30km,其中新建堤防2km,起始桩号为K10+500,终值桩号为K12+500,堤身高度6.5m,按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主要建设内

某堤防工程总长为15.30km,其中新建堤防2km,起始桩号为K10+500,终值桩号为K12+500,堤身高度6.5m,按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主要建设内容有堤身清表、老堤加高倍厚、新堤身土方填

查看答案

某水利工程经监理人批准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单位:天)。合同约定:工期提前奖励标准为10000 元/天,工期延误支付违约金标准为10000元/天。当工程施工

某水利工程经监理人批准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单位:天)。合同约定:工期提前奖励标准为10000 元/天,工期延误支付违约金标准为10000元/天。当工程施工按计划进行到第110 天末时,因承包人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