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案例三: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指甲的习惯,多次受到父母的训斥。自己也很想改,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

  • 题目分类:心理咨询师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指甲的习惯,多次受到父母的训斥。自己也很想改,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前面的咨询,咱们已经明确了你的心理问题及原因所在。你有咬指甲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

求助者:咬指甲很不好,我就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

心理咨询师:好,我同意将改掉咬指甲的行为作为咨询目标,你现在每天咬指甲大约有多少次呢?

求助者:(沉默)其实我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根本不咬指甲,我妈说我只要闲下来就咬指甲。我没有数过,我想一天总有上百次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一次都不咬。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一次都不咬这个目标有些高,恐怕你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有决心坚决改掉咬指甲的坏习惯。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今后不再咬指甲。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改变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

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根据经验替我选吧。

心理咨询师:好吧,我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侄子以前也有这个习惯,我帮助他解决了。我帮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咬指甲了,行为就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焦虑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什么样的厌恶刺激呢?

心理咨询师:主要是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的刺激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

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有效吗?

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求助者()。单选

A.改变行为习惯

B.产生严重恐惧

C.建立条件反射

D.产生不良体验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

微波炉是靠微波使食物内部的分子产生剧烈运动而使食物本身发热的,因而食物内外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的现象;电磁灶则是通过加热锅底,使热量从

微波炉是靠微波使食物内部的分子产生剧烈运动而使食物本身发热的,因而食物内外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的现象;电磁灶则是通过加热锅底,使热量从食物外部传递到内部来完成烹调的,这较符合人们传统的烹调习惯,而且利用“涡流”直接使锅底发热,避免了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有损失,没有明火,安全卫生。这些都优于电炉。 由此推导不出的一项是( )。 A.电炉不安全,不卫生,有明火B.电炉的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有损失C.电磁

查看答案

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  )

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叫问题。(  )判断题 对错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7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B.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具体分配,由国务院决定

查看答案

湖笔对于(  )相当于(  )对于指南针

湖笔对于(  )相当于(  )对于指南针A.宣纸司南B.端砚火药C.印章造纸D.镇纸印刷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