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某水电站为R河水电规划的最末一级,该水电站于2014年取得环评批复,于2015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建成,现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该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装机容量为340 MW,水库正常蓄水位1 782 m,死水位为1 750m,调节库容为269万m2,具有日调节功能。该水电站由主体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组成,主要包括枢纽大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业主营地等永久工程和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施工营地、渣场、料场等施工临时辅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包括2处集中移民安置点、1家迁建企业和7.5 km复建公路,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82 m2/s。正常蓄水位30m,水库库区长8.5 kn.。大坝与发电厂房尾水汇入口之间减水河段长7.8 km,沿岸无生活取用水需求。发电厂房尾水汇入口与下游河口之间河段长20km,目前为天然河尚无开发利用。
环评文件载明的工程区域环境概况为:坝址.上游左岸分布有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边界与大坝工程区最近500 m,与水库淹没线最近300m,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区域植被主要为流域内广泛分布的稀树灌草丛,零星分布有国家II级保护植物红樁,未见保护动物活动;工程区河段土著鱼类均喜流水生境,产黏性卵,产卵期(3-4月)需- -定涨水刺激,坝址下游共分布有3处土著鱼类产卵场,分别位于坝下3km,厂房尾水汇入口下游1km,厂房尾水汇入口下游15 km。
环评及批复文件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设生态流量泄放洞及在线监控系统,坝址处常年泄放不少于30m/s的生态基流,在业主营地范围内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对受影响的鱼类进行增殖放流,修建鱼道;移栽受影响红椿,恢复施工迹地植被等。同时提出2处集中安置点和企业、公路复建等工程需开展专项环评的要求。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拟定的调查范围为水库淹没区,主体工程施工区及坝下受影响河段。
工程调查显示:主体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与环评基本一致;施工场地有局部调整,将1处综合加工厂和1处施工营地调整至原施工征地范围外,新增占地不涉及森林公园。同时边坡及隧洞开挖不存在倾渣的情况。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调查显示:建设单位每月采用人工监测的方法对下泄流量进行定期监测;将鱼类增殖站调至业主营地外,位于原设计下游约2km,增殖放流对象、规模、规格未发生变化,其余环境保护措施均按照原环评及批复文件进行落实。
水文情势调查显示:汛期(7- 9月)因大坝泄洪,减水河段流量大于30 m3/s,非汛期均维持30m3/s,受电站日调峰运行影响,非汛期日内发电流量最大变幅达39.7m3/s,发电厂房尾水汇入口下游5km范围内河道水位日内波动显著。
水生生态影响调查显示:工程运行后,坝下游河段鱼类组成较工程建成前未发生变化,减水河段鱼类产卵场产卵规模及厂房尾水汇入口下游1km处的产卵场鱼苗孵化率有下降趋势,但由于验收调查时工程运行时间短,尚无法判断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程度。
1.竣工环境保护脸收调查范围是否合道?说明理由。
2.指出陆生生态验收调查的重点内容。
3.指出鱼类增殖放流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的重点内容。
4.针对工程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建设单位应完成哪些整改
内容?
5.针对短期未显现的鱼类资源影响,应提出哪些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