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曹某怀疑其妻与其朋友韩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韩某住所。进屋后,曹某发现其妻子披头散发坐在韩某的床上,正在哭泣。曹某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韩某发...

  • 题目分类: 刑法学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曹某怀疑其妻与其朋友韩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韩某住所。进屋后,曹某发现其妻子披头散发坐在韩某的床上,正在哭泣。曹某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韩某发生争吵。曹某知道韩某非常有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诈他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将韩某骗至其表妹杨某(当时不在家)的住所,并对韩某进行捆绑、殴打。韩某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承认与曹妻有不正当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曹某的胁迫下,先后数次给家里打电话,要家人将20万元放在某公园的指定场所,韩某的家人并未照办。不久,杨某返回住所,韩某以实情相告,杨某并未加以制止,并与曹一起致信韩某的妻子,信称:韩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的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20万元至某公园的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韩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曹某。曹某叫杨某去公园取钱,杨某不敢去。于是,曹某留下杨某看管韩某,自己去取赃款。在曹某外出取钱之际,韩某哀求杨某将自己放掉。杨某心动,将韩某放走,并和韩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曹某,但此时曹某早已携款逃走。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杨某私自将韩某放走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请说明理由。 (3)杨某的行为有何法定量刑情节? (4)假设曹某在犯罪过程中杀害了韩某,其行为如何处理?

答案解析:

企业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不得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

企业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不得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A.正确B.错误

查看答案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

查看答案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无论是谈起什么主题,这样的开场白都顿时让人觉得一丝寒意传遍全身。接着这句话,后边往往是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先听好消息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无论是谈起什么主题,这样的开场白都顿时让人觉得一丝寒意传遍全身。接着这句话,后边往往是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你可能想先听坏消息。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A.若消息是来自一个你信任的人,那么你想先听好坏消息的顺序会不同B.研究发现,若由发布消息的人来决定,那么结果往往总是先说好消息C.心理学家发现,发布好坏消息的先后顺序

查看答案

某日,大一学生季某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有教育补助金退还,让他电话联系18608659473,季某赶紧拨打了该电话。对方称其考上大学,有教育补助

某日,大一学生季某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有教育补助金退还,让他电话联系18608659473,季某赶紧拨打了该电话。对方称其考上大学,有教育补助金退还,但因其银行卡信用额度低不能退款,让其到ATM操作。季某于是跑到学校的ATM机上根据对方提示操作,后发现自己中国银行卡上的990现金被转走,季某这才发现被骗。本案中,季某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A.父亲转告,让季某感觉"教育补助金退还"是真的B.不了解有

查看答案

下列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中,对主观目的和行为方式有特别限定的有(  )。A.非法拘禁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 C.拐骗儿童罪 D.绑架罪

下列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中,对主观目的和行为方式有特别限定的有(  )。A.非法拘禁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 C.拐骗儿童罪 D.绑架罪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