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二)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3.《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

题目内容:

(二)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3.《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 (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解析:

在快速或高速公路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在车后几米外设置警示标志?()A.10米B.50米C.80米D.150米

在快速或高速公路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在车后几米外设置警示标志?()A.10米B.50米C.80米D.150米

查看答案

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查看答案

《晋律》的第一篇是(  )。A.刑名律 B.法例律 C.具律 D.刑名、法例律

《晋律》的第一篇是(  )。A.刑名律 B.法例律 C.具律 D.刑名、法例律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 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 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 D.《曹魏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 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 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 D.《曹魏

查看答案

七佛通戒偈是指:「诸恶莫作,(),(),是诸佛教。」

七佛通戒偈是指:「诸恶莫作,(),(),是诸佛教。」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