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

  • 题目分类:公务员(省考)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26-28题: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亡其载体,灭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是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读书、授业等),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论著、设计等)。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视的最新理论。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我们运用欧姆定律,也无须向德国支付专利费用,等等。这些都表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质。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

第26题:

“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A.物质的耗费

B.精神的耗费

C.使用

D.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水银:温度计:摄氏度

水银:温度计:摄氏度A.尺带:卷尺:米B.时针:秒表:秒C.电表:电表箱:度D.秤砣:秤:牛顿

查看答案

以下诸项结论都是根据2009年度当代商城各个部收到的雇员报销单据综合统计所得到的。在此项综合统

以下诸项结论都是根据2009年度当代商城各个部收到的雇员报销单据综合统计所得到的。在此项综合统计作出后,各个部又都收到了雇员交来的补充报销单据。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被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推翻?A.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

查看答案

甲、乙两地相距2800米,小明从甲地步行出发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乙地出发,又经过10分钟两人相

甲、乙两地相距2800米,小明从甲地步行出发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乙地出发,又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60米,则小明步行速度为( )。A.48米/分钟B.60米/分钟C.58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解决道德危机问题,由此写成一篇论文。 要求:结构完整,逻辑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解决道德危机问题,由此写成一篇论文。 要求: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论说充分;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篇幅在1500字左右。(满分50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