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材料题:古代造园讲究立意,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悠然把酒对西山陈从周“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

  • 题目分类:学历考试
  • 题目类型:单选,材料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古代造园讲究立意,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悠然把酒对西山陈从周“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也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要谈这些只能用今日尚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十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绚美。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翚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国所不及。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以下是对“借景”之说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西郊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
B.佛香阁踞万寿山之巅,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C.颐和园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
D.颐和园长廊极尽变化之能事,仿佛舒展的山水画手卷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

心悸伴晕厥或抽搐见于(  )A.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C.右束支传导阻滞D.病窦综合征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悸伴晕厥或抽搐见于(  )A.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C.右束支传导阻滞D.病窦综合征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查看答案

From here, we can see the bridge ________construction.A.belowB.underC.

From here, we can see the bridge ________construction.A.belowB.underC.byD.with

查看答案

2012年台湾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是兴柜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的倍数为: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资本市场建立起由"证

2012年台湾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是兴柜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的倍数为: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资本市场建立起由"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上柜市场—兴柜市场”构成的完善成熟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体系。今年由于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成交值从2010至2012年连续3年下降,2012年较2011年衰退23.38%。周转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证券交易

查看答案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内涵,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内涵,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C.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查看答案

1710年到1760年,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特产,在此期间,英国为此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白银,该国的白银几乎耗尽。而当时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几乎

1710年到1760年,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特产,在此期间,英国为此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白银,该国的白银几乎耗尽。而当时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上述现象说明当时______。A.英国的生产力远落后于中国B.英中贸易对英国而言贸易逆差显著C.英国对中国有明显经济优势D.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