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题。案例:【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题。

案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作文】

一杯沧海

①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树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

②古人云:知书而达礼。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寇年华,读到的是多姿多彩;耄耋之年,读出的是豁然自足。看了无数本书,就有了无数种人生,就如同喝下了那杯水,才明白何为沧海。时过境迁,如今的读书似乎已经“埋没随百草”,淡出人们的视野了。没有人会继续把“读书破万卷”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③这是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如一碗清茶,似乎不值得细细品味。但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人们习惯了都市的暄嚣,却不得而知郊野的静谧;人们习惯了整日的奔忙,却无人向往片刻的闲适。只有偷得片刻清闲的人们,才能有心情去领略一本书的芬芳,咀嚼那一杯水中暗藏的沧海。

④书从来就不只是文人墨客的天地。读一本书,有人读的是文字,有人读的是情绪,有人读的是境界。无论读到什么,也算读了,就如那囫囵吞枣,也终是吞了下去。而未曾经历的人,又如何怎能得知那“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灿烂和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啊!一本书,即一种人生。杯中是水,但更是人生的沧海。

⑤呱呱坠地时的童话,青春正值时的小说,风华正茂时的励志故事,老当益壮时的一报半刊……谁的一生不是在书的陪伴下愈走愈充实,愈走愈美丽?拒绝读书的人也许至今还在漂泊,还在寻找。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所以即使科技发达到所有的书都变成电子的、网络的,读书的人依然存在。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因为学会读书才能学会生活。

⑥若人生是一片土地,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生是一片天空,那么读书便是翅膀,想在生活中翱翔的人,就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在生活中徜徉的人,就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

问题:

1.请指出本文的几个优点,并给本文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2.请从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进行

答案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涵深,对于“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意见不一。今天我们就从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涵深,对于“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意见不一。今天我们就从归纳文章主题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一、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二、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

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一、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二、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三、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

查看答案

在教学《雷雨》一课,引导学生分析周萍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用“多余人”对其进行了归纳,并指出“多余人”这一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意义。为了佐证这一理论.教师

在教学《雷雨》一课,引导学生分析周萍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用“多余人”对其进行了归纳,并指出“多余人”这一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意义。为了佐证这一理论.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

查看答案

阅读《雨巷》的阅读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

阅读《雨巷》的阅读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

查看答案

一位教师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讨论、探究、比较三个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查《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讨论“小乔初嫁了”中的“了

一位教师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讨论、探究、比较三个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查《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讨论“小乔初嫁了”中的“了”是读“liao”还是读“le”,“多情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