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2004年4月30日,乌海市×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该矿井田面

  • 题目分类:66题库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2004年4月30日,乌海市×煤矿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87.5万元。
该矿井田面积为0.144 km2,煤种为肥焦煤,矿井主采煤层是16号煤层,可采储量为105.66×104 t,煤层均匀厚度为8 m,倾角为9°~ll°。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0m3/h,均匀涌水量为30 m3/h。经200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104 t/a,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下采用非正规方式采煤,爆破落煤,人工和装载机装煤,机动三轮车运煤至地面。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采用BK54-4N型11 kW轴流式通风机,备用通风机为5.5 kW轴流式通风机,并下使用2台5.5 kW局部通风机为掘进工作面供风。矿井采用二级排水,总水仓使用2台22 kw的水泵向地面排水。事故发生前,矿井昼夜排水量约2000 m3。
该煤矿在2003年煤矿安全程度评价中,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评为D类煤矿后,
有关部门向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事故发生前,该矿未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指
令,违法组织生产长达4个月。
2004年4月30日早班,带班班长何××带领31名工人(安全工1名,爆破工2名,三轮车司机16名,装车工12名)进井作业,分布在8个工作面出煤。约9时20分,爆破工刘××梁X×在西巷工作面爆破时,发生透水事故。在距透水点30 m处躲炮的三轮车司机黄××和在四周工作面作业的工人,在听到爆破声的同时发现有水涌进所在工作面,他们立即向地面逃生。l7名矿工跑出地面,并向该矿负责人报告了事故。其余15名矿工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乌海市及时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了具体抢险救灾方案,立即展开抢险工作。同时,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专家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救灾方案。经多方努力,至2004年6月8日,抢险工作进行了38天,找到了13名遇难矿工,其余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2004年6月8日上午,事故抢险指挥部组织有关部分职员再次下井对其余2名遇难矿工进行现场搜寻,但仍未找到。抢险指挥部研究决定,抢险工作结束,认定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已找到的13名遇难矿工和2名下落不明矿工的善后事宜均已妥善处理完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简述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依照什么原则进行?
 3.出现局部透水征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4.简述探放水原则。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2015年1月24日11时25分,D煤矿七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9人(其中女职工37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2015年1月24日11时25分,D煤矿七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9人(其中女职工37人),伤3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50万

查看答案

采用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  )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内进行回采。

采用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  )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内进行回采。A.采煤 B.掘进 C.采掘 D.综合

查看答案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小李联系了街道辖区内的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小李联系了街道辖区内的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协调辖区内某单位食堂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查看答案

王奶奶退休之前在县妇联上班,退休后她没有闲着,与社区附近的一所小学联系,当起了该校的校外辅导员。从我国社会工作的角度看,

王奶奶退休之前在县妇联上班,退休后她没有闲着,与社区附近的一所小学联系,当起了该校的校外辅导员。从我国社会工作的角度看,王奶奶所从事的校外辅导员工作属于( )。

查看答案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减、降尘措施,防止煤尘引燃措施及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 B.减、降尘措施,减少煤尘爆炸连续性措施及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