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完成下面所给出的内容的教学设计。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通过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鼠妇: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俗称湖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
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黄粉虫幼虫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容易饲养,因此常用来作为鱼类的饵料。你也可以探究光照条件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
下面以鼠妇为例说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果你选择其他生物作为探究的对象,同样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设计并完成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制定计划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人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纸板,一侧盖上玻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讨论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