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背景—情景描述2004年A省某石化企业氯氢车间突发燃爆事故,以事故爆炸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散落大量爆炸碎片,导致1#、2#氯碱生产线完全被摧毁、29.4t液氯外泄,近万人紧急撤离事故影响极其恶劣。
事发前,巡检人员报告氯气冷凝液化过程异常(温度、压力波动),经技术人员初步判定因冷凝器故障导致液氯储罐工艺参数反复波动。
厂房现场处理人员认为事故可控未及时向管理人、负责人报告,凭借个人操作经验擅自启动事故氯处理系统,将液氯自然汽化后泄放至碱液池吸附固定;为加快处理进度,临时决定改变物流流向利用现场泵组将液氯泵入碱液池,5min后随即发生爆炸,现场作业人员无一幸免。
事故调查分析显示:事故前工辅车间的氨蒸发冷冻系统曾发生泄漏事故,导致液氨泄漏至冷冻盐水(氯化钙盐水)。完成封堵作业后,因冷冻盐水中杂质含量并不影响其制冷温度,故未进行调换。
(1)通过事故现场设备残骸分析显示,液氯冷凝器存在点蚀。
(2)原工艺要求氯气进入冷凝器前需经过干燥工艺,但设备运行承包高故常年处于停用状态。
(3)现场有毒气体探测系统缺失。
根据上述事故背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事故现场调查分析,换热器腐蚀穿孔导致液氯和冷凝液中的液氨形成爆炸性的三氯化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试分析针对换热器的上述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性技术措施。
(2)根据SDS针对液氯的危险特性,简要说明该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事故应急措施。
(3)液氯储罐为低温低压储存容器,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辨识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