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木,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
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
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m3/d,用泵站输送至选矿厂。矿厂年排尾矿3.06×104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该谷呈东西走向,纵深较长,汇水面积15km2;沟底纵坡较平缓,有少量耕地,沟谷两坡较陡,生长茂密的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流动的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流过,河流沿岸主要为耕地。沟口附近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现有20户居民。
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尾矿库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障尾矿库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100米的尾矿干滩。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
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
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说明理由。
6.除题干所给出的工程内容外,工程分析还应弄清哪些工程内容?
7.本项目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生态现状调查?
8.指出制约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因素。
9.试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途径。
10.除题干提出的措施外,对尾矿库还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
11.本项目对两个村庄的居民将产生哪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12.如何分析尾矿库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13.指出本项目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
14.指出本项目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及应采取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