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7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再通电话。两国领导人强调“坚定相互支持”,表达双方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协作的共同意愿。
守望相助 共同抗击疫情
3月19日、4月16日、5月8日、7月8日——特殊时期特殊安排,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以“电话外交”的方式,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引领。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中俄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中方将继续给予俄方坚定支持”“俄方防控举措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中方对俄方最终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双方要在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的同时,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各领域合作加快复工复产”……伴随疫情形势发展,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密切沟通,推动两国抗疫合作不断深入。
相互支持 反对外部干涉
俄罗斯成功举办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红场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赴俄参加了这次活动,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与相互支持。
对于近期外界关注的中国涉港国安立法问题,俄罗斯官方、学者多次表态支持,表示俄罗斯坚定支持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一国两制”,香港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这次通话中,普京总统进一步指出,坚定支持中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反对任何破坏中国主权的挑衅行为,相信中方完全有能力维护香港长期繁荣和稳定。
携手并肩 捍卫公平正义
全球挑战当前,中俄两个大国的担当作为,对全球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两个月前那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了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的意愿。从联合国N--十国集团,从上合组织到金砖国家……双边层面之外,中俄两国在多边层面同样开展密切协作,为推动解决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亲力推动下,中俄关系已昂首迈人新时代,朝着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坚定前行。相信不论国际形势是暗流涌动还是惊涛骇浪,中俄都将继续做大风大浪中的“定海神针”,与各方一道,同护和平,共谋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7月5日)、新华网(2020年7月10日)
材料2
21世纪国际关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人类生产方式日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对此回应不足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凸显,合作效率有待提升。
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要超越以往的思维定式,体现对国际形势的整体性前瞻性把握,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性、必然性作为理论突破口,提出更具代表性和感召力的观点和主张。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应跳出传统理论范式,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揭示国家发展和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联,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大国关系演变规律,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则、原理和路径;深刻阐述单一国家无法独自处理世界性难题,要努力促进各国合作共赢的道理;注重发掘和论证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为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1)如何理解“不论国际形势是暗流涌动还是惊涛骇浪,中俄都将继续做大风大浪中的‘定海神针’,与各方一道,同护和平,共谋发展”?(2)为什么说我们应当“跳出传统理论范式”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理论?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学习,请勿对照自行用药等】
答案解析: